緬懷先祖 慎終追遠


~慧行志工 張智凱老師撰文 2022年6月25日

6月25日上午,《華夏天女敦煌舞群》前往南投【草屯朝陽宮】,舉辦「感恩祈福 伎樂齋天供佛」儀典,以至誠之心祈求國泰民安,新冠疫情早日平息。【朝陽宮】始建於嘉慶二年(1797年),主祀天上聖母,如今已列為縣定古蹟。到場的貴賓相當踴躍,還有該宮周宥騰主委、副主委、總幹事及委員等共20餘位參與儀典。

本次伎樂齋天供佛的八支舞曲中,有三首是第一次首演,分別是「西螺七崁」、「客家本色」和「又見小城」,在此為您介紹如下:

西螺七崁」:原指當地張廖家族七條祖訓,稱「七崁箴規」。「崁」字原有「欠」意,是指子孫欠受祖先恩澤,必須追宗祭祖、時時感念,這都是弘揚華夏文化的具體表現。張廖氏以務農為業,且族繁人眾,為了自保及促進族人團結,乃將分居的二十五個客庄畫分為七大角落,形成犄角之勢守望相助,實施宗族聯防自保的制度,亦稱「七崁」。「頭崁」振興社的創始人為「阿善師」,是張廖氏的表親,年輕時習武於少林寺,而後渡海來台,因當時的清朝腐敗,無能管理台灣,在台的居民深受盜匪欺壓,「阿善師」便成立了武館,教導居民學習武術以強身健體,並擔負起維護居民安全的任務。「西螺七崁」這首舞曲以武術的型式表現,搭配當年轟動全台的電視劇「西螺七崁」的主題曲,以雄壯威武的氣慨,展現保鄉衛國的先民精神。

-->

「客家本色」:古人說「一生之計在於勤」,更說「地瘠種松柏,貧窮勤讀書」,正是勉勵我們:一勤天下無難事!而祖先們更藉此歌謠將「勤儉」的精神傳承下來。華夏天女敦煌舞群,此時換上客家傳統的花布服飾,舞蹈動作則是表現客家人勤儉、剛毅之精神,展現「永久不忘祖宗言,千年萬年」!

「又見小城」:在祖先的勤奮努力下,我們才能在這原本叢林密布的荒遠之地,建造出溫馨諧和的小城,正如今日來到的草屯鎮一樣。所以我們要效法祖先秉持「天人合一」的精神,崇尚自然,與萬生萬相、所有生命互融互攝,營造祥和的世界。因而舞者身著鮮黃色為底的衣裝,搭配上衣有白底紅花,十分討喜又親切自然。

隨著「伎樂齋天供佛」儀典在不同宮廟舉辦,每場均配合著宮廟所在地的特色,來調整獻舞之舞曲,正是尊重地方風俗、亦展現華夏文化特色的具體實踐。《華夏天女敦煌舞群》在傳播華夏文化的同時,始終秉持「同中存異、異中求同」的融合精神,朝著不變的目標邁進!

建議使用I E 11.0 以上瀏覽器及 1024*768 解析度/最近更新日期: 2022年7月18日
Copyright 2017 臺灣堯舜禹文化學會 All Rights Reserved 著作權所有
尊重智慧財產權  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