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舜禹時期禪讓政治發生時的社會
楊佳惠

一、前言
堯舜禹時期堪稱華夏文明的聖王時期,依據《尚書.大禹謨》中「罪疑惟輕,功疑惟重」以及「刑期無刑」之記載,是當時物質文明缺乏的時代注重人權與教育的先進觀念。堯舜禹時期禪讓政治發生時的社會背景為何?此即本文所欲探討的主題。
二、堯舜禹時期的社會組織
文明的發展與進程,需要依靠眾人的力量,一人不足以為之。政治乃是管理眾人之事,「成者為王、敗者為寇」,因此,要獲得王權,就必須仰賴戰爭。《呂氏春秋.盪兵》:「人曰:『蚩尤作兵』,蚩尤非作兵也,利其械也 ①。未有蚩尤之時,民固剝林木以戰矣,勝者為長。長則猶不足治之,故立君。君又不足以治之,故立天子。」長,就是部落的酋長,由部落中力量最強的人擔任。眾多部落的酋長,需要有一個人來統一管理,就是「君」,所謂的「君」,則要靠武力爭伐才能建立。「隨著軍事征服,出現了不平等的聯合,迫使部落納貢打開了剝削和奴役同族人的前景,金字塔型的社會結構出現,導致『長猶不足治之』的形勢,官吏的微弱萌芽隨著氏族制的破壞,成長為『君』。」②
張光直〈從夏商周三代考古論三代關係與中國古代國家的形成〉一文,根據Elman Service的《原始社會組織》一書,將史前社會分為四個階段,約為:遊團(小型地域性的狩獵集團)、部落(由許多地方群組成的平行社會)、酋邦(地方群組成尖錐體的不平等社會)、國家(依法律組成合法使用武力限制人民的階級更分明的社會)。③並將中國古代社會依考古習用的歷史分期列為下表:

文化名稱

新進化論

中國常用分期

舊石器時代

遊團

原始社會

新石器時代

 

仰韶文化

部落

 

龍山文化

酋邦

 

三代(到春秋)

國家

奴隸社會

晚周、秦、漢

封建社會(之始)

三、鬥爭之下的禪讓政治
人類從遊團進入部落農耕時期,人力需求大增,為保有私產,酋邦不再殺害戰爭的戰俘,而是讓戰俘加入生產,因而形成奴隸制。私有制和奴隸制的發展,使得為掠取更多財富和奴隸的戰爭頻繁發生,戰爭又加深社會分化。原本擔任社會公職的人物從氏族部落中獨立出來,由社會的公僕變成社會的主人,形成統治階級。為調節階級之間的利益衝突,使社會生存下去,就漸漸形成國家這個強制機關。
古代傳說中的黃帝、炎帝時期,約相當於公元前3000年左右。「在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新的社會矛盾出現,並日益激化,一個『內行刀鉅,外用甲兵』的新時代,在鬥爭中啟幕。因此以阪泉之戰、涿鹿之戰而登上歷史舞台的黃帝,成了這個時代第一個啟幕者。」阪泉之戰,是發生在神農氏之末的一場戰爭,黃帝與炎帝爭戰,炎帝雖然失敗了,但並非被兼併,而是投向皇帝與之形成聯盟關係。涿鹿之戰,則是炎帝受到東夷族蚩尤的侵略,向黃帝求援而黃帝打敗蚩尤的一場大戰。
黃帝的後裔顓頊,曾和共工發生過一次大規模的戰爭。顓頊的時代約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和龍山文化時代初期相當。
堯舜禹伐三苗的戰爭,其時期相當於龍山時代文化末期。伐三苗是華夏集團往南發展,進入苗蠻集團地區所發生的爭戰。三苗被征服後,華北民族開始南遷,商周文化大舉南下,經過交流、融合,對長江流域發生深遠影響。
徐志平認為:「在五帝時期,傳說中的禪讓,其實是在鬥爭中完成的。如果部落聯盟的共主由眾多部落推選,便是後人所謂的『傳賢不傳子』的禪讓之制。」 ④由此得知,部落所推選的共主,是在戰爭鬥爭之中所產生,部落的共主定是能量強大的軍事領袖,他帶領一批兵馬東伐西討,除了藉由戰爭培植自己的勢力,也必須藉由戰爭討伐異己者。禪讓政治的美名,可以想見是來自不間斷的爭伐。戰爭,促使階級流動,也使舜有機會獲得部落間的推薦獲得帝位。
禹傳位給啟,部落氏族有扈氏大表反對,然而終究不敵啟的軍力而被滅亡。於是,夏朝從啟開始,成了姒姓夏后氏的「家天下」。經過一百多年的激烈鬥爭,夏王朝的政權才真正鞏固,成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國家。
四、結語
堯舜禹時期的社會組織相當於仰韶文化的部落階段,堯舜禪讓政治的發生背景,是經由部落彼此之間的鬥爭,推選部落聯盟的共主所產生的。1978年至1985年,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山西與山西原臨汾行署文化局合作,對陶寺遺址進行大規模的挖掘,並舉行「陶寺遺址與陶寺文化」研討會,與會專家確認距今四千年前的陶寺遺址是中國已知最古老的王國都城,非常有可能是堯帝建立的都城----平陽。
綜上,吾人得知:無論堯舜的社會型態是部落還是國家,禪讓政治在鬥爭之下所產生的論點是確定的。

參考文獻:
①作兵,發明、製造兵器;利其械,使原來人們使用的器械更鋒利。
②李學勤主編《中國古代文明與國家形成研究》(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頁215。
③張光直《中國青銅器時代》(台北,聯經出版社,1991年)頁56-59。
④徐志平《中國古代神話選注》(台北,里仁書局,2009年)頁131-132。